北京市击剑协会副秘书长王钰,让孩子享受重回剑道的快乐
添加时间:2025-09-29
在北京市朝阳区一家击剑俱乐部的训练馆内,金属碰撞的清脆声响再次有节奏地回荡起来,十几名身着白色击剑服、头戴护面罩的孩子正在剑道上移动着脚步,手中的花剑划破空气,场边,北京市击剑协会副秘书长王钰注视着训练场,脸上浮现出欣慰的笑容。
“看到孩子们重新回到剑道上,眼中闪烁着对这项运动的热爱,这是我们最希望看到的景象。”王钰在接受专访时如是说。
随着疫情防控政策的优化调整,北京市的击剑场馆陆续重新开放,小剑客们终于可以重返他们思念已久的剑道,王钰表示,这两个月来,北京市各击剑俱乐部的参与率已经恢复到疫情前的85%以上,特别是青少年击剑爱好者的回归速度令人惊喜。
“击剑不仅仅是一项体育运动,更是培养青少年意志品质、锻炼思维能力的优秀教育方式。”王钰强调,“长时间的隔离让很多孩子失去了系统训练的机会,也失去了与同龄人交流的平台,现在看到他们重返剑道,享受运动带来的快乐,这种喜悦是难以言表的。”
作为北京市击剑协会的副秘书长,王钰多年来一直致力于推广击剑运动,特别是在青少年中的普及,她认为,击剑运动具有独特的教育价值。
“击剑被称为‘格斗中的国际象棋’,它不仅要求运动员有良好的身体素质,更需要敏捷的思维和快速的反应能力。”王钰解释说,“在比赛中,选手需要在瞬息万变的形势下做出判断和决策,这有助于培养孩子的专注力、判断力和应变能力。”
王钰还指出,击剑礼仪也是这项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击剑强调对对手、裁判和观众的尊重,比赛开始前的敬礼和结束后的握手,都是培养青少年体育精神的重要环节,这种礼仪教育对孩子们的成长至关重要。”
针对孩子们重返训练后的情况,王钰建议教练和家长采取科学的方法,帮助孩子逐步恢复体能和技能。
“长时间的间隔后,不能急于求成,需要有个循序渐进的恢复过程。”王钰表示,“我们建议俱乐部采用分阶段训练计划,首先恢复孩子们的基础体能,然后逐步加强技术训练,最后才过渡到实战练习。”
王钰特别强调保持孩子兴趣的重要性:“击剑应该是快乐的,我们希望孩子们因为热爱而选择击剑,因为享受而坚持击剑,教练和家长都应该以鼓励为主,让孩子们在训练中感受到成就感和乐趣。”
北京市击剑协会近期也推出了一系列活动,包括击剑体验日、青少年击剑挑战赛等,旨在为孩子们提供更多展示和交流的机会,进一步激发他们对击剑运动的热情。
尽管训练已经基本恢复正常,但王钰强调,各击剑场馆仍然需要做好必要的防护措施。
“我们要求所有击剑场馆保持通风良好,定期对设备和场地进行消毒,建议学员自带饮水瓶和毛巾。”王钰介绍道,“我们也鼓励学员在非实战训练时保持适当距离,做好个人防护。”
这些措施得到了家长们的理解和支持,一位在场边观看孩子训练的父亲表示:“场馆的防护措施做得很到位,我们很放心,孩子特别喜欢击剑,能够重新回到剑道训练,他特别开心。”
谈到击剑运动在北京的发展,王钰表示乐观,她指出,近年来击剑运动在青少年中的受欢迎程度不断提高,这与击剑项目本身的特性和社会对素质教育重视程度的提高密切相关。
“击剑能够培养孩子的自信心、纪律性和独立思考能力,这些品质对他们未来的学习和生活都有很大帮助。”王钰说,“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家长认识到击剑的教育价值,不仅仅将其视为一项体育运动。”
北京市击剑协会未来将继续推动击剑进校园活动,让更多孩子有机会接触和了解这项运动,协会还将加强教练员培训,提高教学质量,为青少年提供更好的击剑学习环境。
在训练馆里,10岁的小学员张明浩刚刚结束一组练习,他学习击剑已经有两年时间,对这项运动充满热情。
“我很想念击剑馆,想念和朋友们一起训练的日子。”张明浩擦着额头的汗水说,“击剑让我变得更专注,也更有自信,我现在的目标是能够参加下一届北京市青少年击剑比赛。”
像张明浩这样的孩子在北京不在少数,他们因为各种原因爱上击剑,在这项运动中收获快乐与成长,王钰认为,这正是击剑运动最宝贵的价值所在。
“我们不一定培养的都是专业运动员,但我们希望通过击剑运动,帮助孩子们养成受益终身的品质和能力。”王钰说,“看到孩子们在剑道上绽放的笑容,听到他们比赛中兴奋的欢呼声,这就是我们工作的最大动力。”
随着更多孩子重返剑道,击剑运动正在重新焕发活力,在王钰看来,这种回归不仅仅是运动的恢复,更是孩子们重新追寻梦想、享受运动快乐的过程。
“让我们共同守护孩子们对击剑的热爱,让他们在剑道上尽情挥洒汗水,享受运动带来的纯粹快乐。”王钰最后表示,“这是我们的责任,也是我们的荣幸。”